央视专访如何对抗隐性饥饿
发表时间:2022年02月18日浏览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逐渐向口味丰富的美食倾斜,虽然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但膳食营养均衡问题却日益突出。

前不久,央视《影响力时代》围绕当前全民健康生活问题,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石汉平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教授进行了专访,就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饮食质与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隐性饥饿”的概念以及如何对抗“隐性饥饿”的方法。
根据百科释意:隐性饥饿(Hidden Hunger)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01 “隐性饥饿”的产生及具体表现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仅20%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的全谷物及杂粮摄入量;国人的深色蔬菜摄入约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国人禽畜肉摄入超标,但鱼虾摄入不足,仅有不到1/3的成人平均每天能摄入40g鱼虾。膳食营养不均、微量元素的缺乏,都是造成隐性饥饿的原因。
针对隐性饥饿,刘教授进一步解释道:“顾名思义,就是隐蔽性的饥饿,也就是说,我们表面上不知道,没想到自己会饿。或者说是一些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呢,他可能营养素摄入的不均衡。比如说维生素,矿物质这种摄入的不均衡,或者是说在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下,它同时还伴随着能量,蛋白摄入过盛,可能他是肥胖的,或者是这种高摄入的这种营养过盛的状态。但是实际上,他还是属于这种营养不均衡的状态,导致他可能患有或者是其他疾病的风险。”
02 隐性饥饿的危害
关于隐性饥饿可能带来的危害,石教授表示: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夜盲症,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坏血病,以及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韦尼克脑病。这些都与隐性饥饿有关。
隐性饥饿的产生机制在于:当人处于隐性饥饿状态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代谢紊乱,就容易造成对碳水化合物强烈的需求,出现摄入量过多,但摄入营养却不平衡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时,身体虽然分泌了大量的胰岛素,但是由于有胰岛素抵抗,因此存在功能异常,葡萄糖不能顺畅地进入到我们正常的细胞里面代谢,导致吃很多但细胞里却没有能量,从而产生越吃越饿的情况。
隐性饥饿是一种人体一时难以感觉到的状态,但如果忽视的话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现代医学已经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03 隐性饥饿的应对方法
应对隐性饥饿,关键在于要均衡膳食营养,重视饮食的“质”。刘教授提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营养补充剂,帮助自己使这些营养素达到平衡。石教授也表示:可以选择一些全营养的补充剂,里面既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又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满足生理需要量的产品来作为代餐。
因此相对于补充单一营养素,冬泽特医专为年轻人研发的完美食代摇摇饭,这类含有全面营养素的产品才能更有效的填补一日三餐营养缺口,解决“隐性饥饿”问题。完美食代摇摇饭内含有11种维生素、4种矿物质,搭配优质双蛋白、3重膳食纤维、谷物轻脂脂肪、控糖碳水,更全面的营养素和更高效的吸收率,专门针对时下年轻人每日的营养缺口,全面均衡体内的营养元素。
营养本身其实是一个动词,是研究食物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在体内吸收、代谢、利用的过程。因此在选择营养餐时,除了对其营养素的关注,还需要重点关注它的吸收率。由于冬泽特医本身深耕特医食品领域多年,为上百家医院患者提供营养食品,因此在研发年轻人营养餐上也就更具有专业优势,能在提供较全营养素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吸收率。建议大众在选择营养餐时应特别注意其研发背景和科学性,不可盲目选购。
当然,除了选择针对性的营养餐补充膳食营养缺口,刘教授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饮食习惯:“不要挑食,菜品选择尽量丰富,甚至平时不吃的一些食物也要适当吃一点。”
现在人群当中普遍存在的三高或者是代谢性紊乱,都可能和我们的营养素以及我们的营养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膳食营养是实现健康的基础,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膳食营养均衡问题,有意识地对抗隐性饥饿,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共同实现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理想。